培训时长 | 2天,6小时/天 |
授课对象 | 全员 |
授课方式 | 内训 |
能不能快速抓住这些问题的本质和重点,精准、有效的解决问题就直接体现了一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潜力。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能够有意识的提升员工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那么员工工作起来就能事半功倍、为组织创造更高的绩效。 《问题分析与解决》课程强调以“最简单、有效的流程+最经典、有用的工具”来帮助学员“转观念、学流程、练工具”,从而有效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同时,推进组织关键问题的解决。
第一讲:分析问题——凡是脱离情境得到的解决方案都是“一厢情愿”
先导:什么都重要,那就什么都不重要。解决问题的大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什么都想要解决,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都想的不深,泛泛而谈。高效能人士的核心特点之一就是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把握少数真正直接影响结果的关键点。
一、系统思考,整体盘点
1. 精力管理:从“瞎忙”到“四两拨千斤”
2. 要素贡献度:从“语文感性思维”到“数字量化思维”
3. 代入情境:梳理用户/执行者旅程,回归真实操作情境
二、焦点分析,快速决断
1. 兼顾对目标的贡献与实现目标的代价
2. 把握关键点:决策四象限,助力快速决断
工作坊成果产出:《小组课题要素贡献图》及《小组课题问题关键点》
第二讲:逻辑方案——凡是没有替代方案的执行都是“孤注一掷”
先导:解决方案的数量常常与质量成正比,绝大多数的职场人士认为自己找解决方案的最大障碍就是想不出“既有用又独特”的想法。然而,相比于方案的“独创性”,方案本身是否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也就是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排在首位的。
一、举一反三,超越所见
1. 把握本质,透过形式看原理
2. 横向思考,突破思维的瓶颈
3.“广深高速”,组合拳灵活应用,快速激发团队产出解决方案
二、“技控”优先于“人控”(绩效辅助工具)
1. 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良性绩效=成果产出/行为代价
2. 把问题归到人身上那叫本性,把问题落到工具上那叫本事
3. 减低难度、犯错率、重复任务:“明白纸”、“事中防呆”、“设工具”、“立流程”4大技控
工作坊成果产出:《小组课题解决方案思维导图》及《小组课题技控方案》
第三讲:创意方案——凡是局限于行业惯性的方案都是“画地为牢”
先导:创新的魅力在于不仅可以通过逻辑方案解决问题,往往也需要一些突破性的想法,而这个过程需要训练学员的“独创力”,真正从行业/岗位的惯性思维中跳出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激发与众不同的创新解决方案。
一、跳出框架,创意借用
1. 美第奇效应:同业借用是捷径,异业借用是天才
2. 云思维三门系统:问题门+规律门+实践门
二、借助跳板,源源不断产生创意部创意
1. “YES,AND”思维
2. 跳板法:细化、优化、替代、联想
工作坊成果产出:《小组课题创意解决方案》
第四讲:争议处理——凡是没有共鸣的争议处理都是“不了了之”
先导:单个或者零散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也不能最简单、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争议几乎是一种必然,争议处理通过引导基于共鸣的方式达成共识,真正让项目团队以及利益相关者协同运作。
一、挑:决策矩阵
1. 矩阵思维/象限思维:意见相左时,制定标准是关键
2. 三大核心标准
二、改:差异利益
1. 任何形式的影响都是以“互惠”为基础的“交换”
2. 差异利益:在你希望赢的地方让你赢,在我希望赢的地方让我赢
三、换:第三选择
1. 第三选择的本质是把饼做大的艺术
2. 绕过立场,获取价值
工作坊成果产出:《小组课题共识方案》、《小组课题利益相关人地图及差异策略》
第五讲:计划实施——凡是不以落地为本的计划都是“自我安慰”
先导:解决方案的价值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才能发挥出来,同时,行动越具体、越多就越容易导致大家掉进细节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通过统筹规划的工具能有效地保持系统观和前瞻性。
一、谋:制定计划
1. 脑中有图,胸有成竹
2. 统筹规划,有全局、有重点、有控制
二、定:落地把控
1. 管理是盯出来的
2. 先导指标:人容易高估未来
二、跟:复盘迭代
1. 及时总结,敏捷迭代
2. 复盘文化:成长会与嘉奖会
工作坊成果产出:《小组课题行动计划及追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