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人尽其才--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体系建设》

《如何确保人尽其才--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体系建设》

价格:联系客服报价

授课讲师:符益群

讲师资历

培训时长 2
授课对象
授课方式 内训

课程目标

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随着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及随之而来的人力雇佣资本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也成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能创造价值的载体,因此,如何选到对的人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并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能力,对企业的成败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但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面临如下的问题和困惑: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来源,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界定人才的要求?企业有了宏伟的目标,但经理和骨干人员的能力能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吗?哪些方面需要提升?职业发展双通道如何有效落地以支撑员工的发展和激励?学习型组织离不开组织牵引下的员工自我学习与激励,员工如何寻找差距进而自我学习与提升?交货不及时、工作效率降低、企业业绩下滑,更多是市场、运营与管理模式还是人的问题?选人、用人、育人如何真正达到准确、有效、人岗位匹配以及激励性的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构建起识人、用人、育人的工作标准,有了该标准便能更准确的行使识人、用人、育人的职能,通过对的人最终实现对企业经营的支撑。【培训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演练教会你素质建模、任职资格标准建立及应用的方法 【课程大纲】第一部份 素质的提出与概念1.0素质的提出1.1选对人重要还是培养人重要?1.2什么指标对预测工作绩效最有效?1.3如何寻找产生高绩效的员工,提高员工的适岗率?1.4如何看人不走眼?1.5“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2.0素质的定义与分类2.1素质与素质模型的定义2.2冰山模型与洋葱模型2.3靶心模型:素质一般分类法2.4素质的其它分类方法3.0概念辨析3.1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3.2岗位族群素质模型与特定岗位素质要求3.4领导力模型与管理者模型的区别3.3素质是量化的还是行为化的 第二部份 如何构建素质模型1.0建模方法   1.1行为事件访谈法1.2战略演绎法1.3岗位工作模型/职责推演法   1.4专题研讨法1.5上级期望法   1.6问卷调查法1.7行业标杆法1.8通用模型标杆法1.9如何选择有效实用的建模方法组合小组演练:某类岗位素质建模2.0案例解析2.1某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管理者素质模型解析2.2某电器集团核心素质模型解析2.3某商业地产公司素质模型解析 第三部份 如何应用素质模型1.0应用的逻辑1.1素质应用的逻辑关系图:“一点二线”式应用逻辑、基于标准提供者的“放射式”应用1.2应用的基础:测评素质,什么方式测评素质最有效?1.3 企业推广素质模型的三大误区与三大注意事项2.0应用领域   2.1应用于招聘:为素质建立合适的题库、将素质转换为便于测评的表格与工具   2.2应用于晋升:晋升的能力与业绩之说、晋升标准与权重确定   2.3应用于薪酬:素质应用于薪酬的两种典型方式、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2.4应用于培训:选择需要且适合培训的素质、基于素质的培训过程设计2.5应用于职业生涯管理:员工现职胜任度评估、员工通用能力评估、能力-职位匹配性评估与建议2.6应用于人事决策:人事决策九格图2.7应用于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四格图 第四部份 多通道职业发展概述1.0马斯洛层次需要论:如何满足自我实现需求?1.1晋升实现型1.2宽广适应型2.0晋升与职业发展的关键策略2.1总体目的:激励与发展2.2多种职业发展方式2.3内部晋升还是外部招聘 第五部份 多通道职业发展标准设计1.0岗位分类案例:某企业岗位分类标准演练:对你的企业岗位进行分类2.0成长阶梯及配套设计2.1管理与技术双通道设计案例:某科技企业岗位双通道设计2.2不同类别岗位成长阶梯划分讨论:成长阶梯数设置2.3建立职业发展矩阵2.4建立职务职级等级矩阵3.0资格标准设计3.1资格标准维度设计3.2各职业通道资格标准设计演练:设计一个岗位类别的维度和资格标准4.0资格标准设计侧重点4.1素质导向型资格标准设计4.2技能导向型资格标准设计4.3资历导向型资格标准设计4.4业绩导向型资格标准设计4.5不同导向所适用的岗位和晋升方式 第六部份 员工职业发展规则设计1.0管理制度支撑1.1晋升流程设计与职责分工1.2晋升条件设计:必要条件与综合分数条件1.3晋升周期:短节奏与快节奏1.4晋升评审专业委员会组建2.0资格标准评估2.1标杆分层法2.2配对比较法2.3量化打分法3.0晋级实施与员工职业发展3.1晋升与薪酬的无缝对接3.2人才储备与梯队建设3.3实施职业纵向发展3.4实施职业横向发展3.5职业发展专项培训3.6职业发展措施九格图